誤區一:健康體檢就是傳統生理體檢
熟知的體檢內容無非是身高體重、心肝脾肺、血脂血壓血糖等項目,年復一年難免生出“走過場”的感覺,但隨著體檢行業的發展,許多更先進全面的體檢方法逐漸得到了普及。目前,除了傳統生理體檢外,*的健康體檢還涵蓋心理體檢、中醫體檢和功能醫學檢查等多個領域。
心理體檢是通過專業的心理量表使體檢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,醫生結合體檢者的其他情況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。中醫體檢則是利用中醫理論,通過傳統中醫技巧和現代化中醫檢測設備,了解體檢者的整體健康狀況,辨識其體質類型,并配合中醫調養達到的效果。至于功能醫學檢查則是通過詳細的問詢和專業設備的檢測,在器質性病變前發現功能性健康問題,可以說是傳統生理體檢的前端產物。
誤區二:健康體檢就是疾病篩查
通常認為體檢的目的就是確定自己是否患病,一旦確定“無病”,體檢單便可以扔掉了,這實際上是把體檢報告誤當成疾病診斷書了。嚴格意義上,健康體檢并不具備診斷功能,例如在血糖的測試中如果體檢者含量超標,那就需要再進行糖耐量的測試,從而判斷是屬于糖尿病、糖耐量受損或者是偶然性超標,可見健康體檢與疾病診斷實際上是兩個概念。
健康體檢的真正價值在于“”,其目的是通過對危險因素的警覺和防治,達到正確進行健康管理的目的。換言之,健康體檢的價值不在于“確定是否患病”的質的判斷,而在于“掌握自身健康程度”的量的認知。
誤區三:上班族應該年年檢查頸椎腰椎,而身高體重可有可無
體檢套餐的項目設定一直都頗受爭議,這本質上是由于體檢項目本身就應該因人而異,因為不同的體檢項目對不同人群的價值是不一樣的。例如聽力對年輕人而言可能是多余的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卻變得愈發重要起來。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腰圍測量的重要性,專家指出腰圍過大者往往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。而上班族雖然易出現腰、頸椎問題,但這類慢性病在一兩年內并不會有太大改變,沒必要年年檢查。那么,究竟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體檢項目呢?專家的意見是,體檢前應先同醫生進行充分溝通,然后在醫生指導下擬定體檢項目,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,這樣制定出的體檢套餐才是真正全面而又具有針對性的。
誤區四:心理體檢和身體健康無關
人類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就像一位了不起的音樂總指揮,將心靈的信息通過神經遞質傳遞給身體的每一部分,而身體又反過來影響情緒。古書中常說某人被氣得“七竅流血”這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,當一個人暴怒的時候,他的腎上腺素就會激增,血壓將暴增幾十倍之多,在條件下確有可能七竅流血而亡。還有一些常見的例子,如腦血管疾病患者容易變得性格怪僻、暴躁易怒,這屬于“身心疾病”。反過來“心身疾病”就更常見了,如壓力、過度緊張都易于引發急性胃腸炎、皮疹等疾病。因此,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,不僅能擁有愉悅心情,無形中還能減少疾病。
誤區五:心理體檢是附加項
人們常常懊悔自己“太沖動以至于把事情搞砸、把人際關系搞壞,無奈地承認自己就是“這種個性”,但究竟是何種個性又似乎并不那么了解。心理體檢實際上就是幫助人們完成自我認知的過程,并在此基礎上了解改善性格、提高能力所需的時間和方式。那么心理健康是否有統一的標準呢?另外心理團檢的個人報告只會提供給個人,而團隊領導得到的僅是整體的結構化數據,這就確保了體檢者的隱私權。不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婁驥博士指出:“人的個性特征是顯而易見的,實際上所謂的‘隱私’問題不過是人們對心理學意識形態的一種錯覺。”
誤區六:中醫體檢就是老醫師把脈看診
“”可以說是中醫的拿手好戲,但傳統中醫看診都需要耗費較長時間,且醫師的水平又與其年歲、經驗息息相關,很難“量產”,這實在與規?;?、標準化的“體檢”大潮格格不入。然而現代中醫并非想象中的老古董,也開始了自己的數據化、器械化、標準化發展。目前中醫體檢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等傳統手段外,也借助中醫四診儀、中醫體質辨識儀等現代儀器分析體檢者的體質類型和健康狀態。這些儀器集合了全國專家的智慧和大量實踐數據,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中醫的“標準答案”。簡而言之,目前的中醫體檢就是通過將人的能動性與機器的標準性進行互補,將中醫的宏觀框架與西醫的微觀技術進行結合,力求達到一種彼此驗證的立體圖景。